《槐乡五月》教学设计

时间:2025-05-13 09:21:56
《槐乡五月》教学设计

《槐乡五月》教学设计

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,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,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,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,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。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?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《槐乡五月》教学设计,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。

《槐乡五月》教学设计1

一、导入。

1、上节课我们初读了《槐乡五月这篇课文。当我们走进五月的槐乡,漫山遍野的槐花如雪似玉,香气四溢,把我们深深的吸引。在你脑海里,记忆最深刻的是什么?

引导学生回忆,用自己的语言描述。

2、满树的槐花就已让人沉醉,难怪作者在文章结尾发出深深的赞叹——(出示结尾,引读)

3、今天,就让我们走进槐乡,成为槐乡的孩子。一边领略槐乡五月的美景,一边通过学习解决这些问题,有信心吗?

二、品读课文。

(一)为什么说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?

1、槐乡的孩子们,走进槐乡吧,读一读课文,从哪里你能发现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?自读,画句子。交流前提出听的要求

2、你从哪里看出来的?选一句说说

(1)“中午,桌上就摆出……香海中了。”

指名读,说。

还有谁找的是这句,谁来补充。(香喷喷,清香,醇香。浓香,浸……)

师生对读:你们已经抓住关键词体会了。多香的槐花饭啊,槐乡的孩子,轻轻闻一下,鼻中一股淡淡的——;再闻一下,香气充溢嘴里,口齿留香,真是一股——;忍不住在闻几下,香气越来越浓,完全沁入心脾,那是——。浓郁的槐花饭香和一树树槐花散发的香味融合起来,这时候,连——,整个槐乡——

多香啊,香气就像还有一般把我们包围。让我们再一次感受这槐花飘香的季节吧!齐读,板书:香味浓

(2)“在洋槐开花……不想回家。”

指名读,说。(抓熏醉,傻呼呼,不想回家)

说的很好,你现在就是那外乡的孩子,你有什么感受?能读出来吗?

教师:飘香的季节,使外乡的孩子都沉醉了。

(3)第三节指名读,说,补充说

教师:在这飘香的季节,花香不仅扑鼻,更香入孩子的嘴里,可真有口福啊!

3、小结:通过身临其境的体会语句,我们确实感到五月是槐花四处飘香的季节。第一个问题解决了吗?

(二)可是,什么说五月是槐乡孩子的季节呢?

自读课文,画词句,全班交流:我们在这槐乡五月里,为什么而快乐呢?

1、采花之乐指名读,说,补充

“啪啪啪……”脚步的轻快体现孩子心情的'愉快

“喜盈盈的满足”为什么满足呢?板书:采花

谁踏着轻快的脚步来采花?指名读

2、送花之乐自读,你从哪里感受到快乐?

(1)多么香甜美味的槐花饭啊!作为槐乡的孩子,你受到如此热情的招待,还想回家吗?

教师:槐乡的香让人醉,槐乡好客的孩子更让人爱,这绝美的风景,这甜甜的槐花蜜,还有这美味的槐花饭,真让人流连忘返。

(2)再读读,如果你是槐乡孩子,你快乐吗?为什么?把好的东西和别人分享,你会得到双倍的快乐。槐乡的孩子真是热情好客。我们一起来读这段话,共同体会槐乡孩子的快乐吧。齐读

3、戴花之乐吃花之乐

(1)小姑娘读说

教师:小姑娘们戴上槐花,变得更美,变得更香,多快乐啊!女孩子们,想不想像槐乡的姑娘那样美一美?现在想象自己胸前别着槐花,发辫上戴着槐花,来读这段话。女生读

当你带着槐花,有什么感受?(脚步轻盈,香气随你而飘,高兴得似乎飘起来)教师点出“飘”

(2)男孩子呢?(大大咧咧,不时,塞上一把)

男孩子们,想吃吗?通过想象去读,你一定能够感受到槐花的美味。男生读

4、小结

(1)教师:除了能够采花,送花,戴花,吃花以外,看到美丽的槐花,闻到扑鼻的花香,你们也同样感受到快乐。

(2)我们已经通过课文词句体会到五月,是槐乡孩子的季节,问题解决了,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吗?出示填空练说

在五月的槐乡,槐花盛开的时候,槐乡的孩子可以(),可以(),可以(),可以(),可以(),还可以(),感到(),所以说五月是槐乡孩子的季节。

这个问题解决了吗?(3)学到这,你们喜欢槐乡吗?喜欢槐乡的孩子吗?为什么?(可爱,热情好客,勤劳)

教师:五月,槐花漫山遍野,美丽无比,香飘万里;五月,槐花盛开的季节,是孩子们最快乐的季节,而槐乡孩子的热情好客,勤劳可爱,使得槐乡人情味十足,花香显得更加浓郁。

3、小结板书:不喜桃花三月艳,但爱五月遮天槐。槐花饱了我们的眼福,填了我们的肚皮,香了我们的村子,更甜了我们的生活,槐乡五月,不仅花美,这里的人更美;不仅槐花香味浓郁,这里的人情味更浓。难怪作者如此喜爱槐乡,让我们有感情的读最后一段。齐读。

三、总结全文

槐花的美丽芬芳,槐乡孩子的热情好客,槐乡独特的乡村风情让我们陶醉,使我们产生了把槐乡介绍给更多的人的冲动,让它也变成游人的季节。那么,就让我们一起策划一个令人神往的槐花节吧![

可以写一份以五月请到槐乡来为主题邀请书;

为槐花节提供一份槐花美食套餐;

设计欢迎标语。

《槐乡五月》教学设计2

一、导入

(出示以槐花盛开为背景的课题)这节课,我们继续学习第21课《槐乡五月》,走进作者用文字书写的美丽槐乡。[展示槐花的图片,教师用优美的语言带领学生走进槐花的世界,为下面欣赏槐花奠定情感基调。]

二、学习第一自然段

1、出示:“槐乡的山山洼洼……小辫儿。”谁会读。[这段文字比较难读,借这一环节指导学生读正确、读流畅。]

2、这段话描写了槐花的什么特点?(多

白)学生直接说出多、白追问从哪些语句看出来;出现冷场,便启发从“瑞雪初降”“一片白茫茫”看出——,从“山山洼洼”“坡坡岗岗”“一条一条”看出——[以学定教,采取适合学生的方法,读懂这些语句表现了槐花既多又白的特点。]

3、作者是怎样观察的呢?“玉雕的圆球”是(远)看。“如维吾尔族姑娘披散在肩头上的小辫儿”是(近)看。从不同的角度,看到的槐花像什么?(瑞雪初降、玉雕的圆球、维吾尔族姑娘的小辫儿。)[让学生了解作者是怎样观察,怎样把槐花写美的,为下面的美读打个伏笔。]

4、百闻不如一见,我们来欣赏槐花。槐花还像什么呢?(像洁白的项链,像许多白蝴蝶凑在一起说悄悄话,像一串串白葡萄……)谁愿意用朗读来表现婀娜多姿的槐花。指名读。(配乐)齐读,一边读一边想象槐花盛开的美景。[欣赏图片时,学生被吸引住了,有的还情不自禁地喊出声来。 ……此处隐藏28407个字……描绘,长句短句的错落、描述抒情的柔和,使全文呈现出诗一般的节奏感和意境美,为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提供了很好的依据。

教学目标

1、能正确、流利、有感情地朗读课文,背诵课文。

2、学会生字,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。能写出和“白茫茫”等词语结构相似的词语。

3、借助具体的语言材料,感受槐乡五月的美丽景色,以及槐乡孩子勤劳能干、热情好客、淳朴可爱的特点。

教学安排

第2课时(第1课时主要是学习生字新词,熟读课文,整体感知课文。了解作者是从槐花与孩子这两部分来表达对五月的槐乡的赞美的。)

教学过程:

一、导入

师:同学们现在正值五月,是槐花飘香的季节,也是槐乡孩子的季节(出示,学生讲,教师板书槐花与孩子,学生齐读这句话。)。想不想跟随老师再次去五月的槐乡看一看?(想)

师:好的,就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吧!(提示学生坐端正)

二、欣赏槐花飘香

师:来到槐乡,首先映入眼帘的是“槐乡的山山洼洼……一片白茫茫。”(出示,指名学生读。)

师:你们觉得这里的槐花怎么样?(很多)

师: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?(山山洼洼、坡坡岗岗、一片白茫茫)

师:能读出槐花的多吗?(指名两到三名学生读。)

师:槐花除了数量多,它的颜色还很(白)。是的,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?

生:从似瑞雪初降,白茫茫等处看出来的。

师:真不错,能抓住关键的词句来体会,这个学习方法很好。能读出槐花的白吗?(学生读,教师评议后,再带领大家读。)

师:是的,槐乡的槐花是花多色白。(板书:花多色白)

师:你们看这些槐花,有的抱在一起,远看像玉雕的圆球(出示图);有的一条一条地挂满枝头,近看如维吾尔族姑娘披散在肩头上的小瓣儿。(出示图)

师:同学们两个句,老师觉得很有意思。句子中分别用了“像“和“如”。(出示像、如)知道这两个字的意思吗?(就是好像)

师:真聪明,作者把槐花比作了圆球和小瓣儿。这里用的是比喻的手法。“像”与“如”在这里是比喻词,像这样的比喻词还有很多,比如我们刚刚学到的“似”就是的。

师:老师有一个问题,同样是槐花,为什么作者可以把它比作不同的事物呢?

生:因为花的姿态不同。

师:是的,每一朵都有每一朵的样子。还有呢?

生:他看的位置不同。

师:看的位置有近有远,有的看的是一朵,有的看的是一串。所以就比作了不同的'事物。看来只要善于观察,敢于想象。槐花的姿态还远不至这些,你们会不会观察,(会)敢不敢想象。(敢)老师这儿有一张图片,看看这里的槐花都像什么?(学生想象说话,比如像鞭炮、像葡萄、像贝壳等。)

师:你的大胆想象,让我们感受到了槐花的千姿百态(花形不一)。能响亮地读出这段话吗?(学生读句子)

师:读了之后有什么感觉?(开心、高兴)能带着这份心情再把这句话读一读吗?这次老师的要求可要提高了,不光要读得响亮,还要读出自己的感受来。相信你能做到的。(学生再读课文)

师:读得真好,还有谁想读,(指名读,及时评议。)

师:(选一位读得好的学生)请你读读这段话。(出示:嗡嗡嗡……香海中了。)

师:槐花不仅花多色白、花形不一,还(很香),能找到文中描写花香的词语吗?(指名学生说。)

师:(出示“清香、醇香、浓香”。)同样是香,为什么要用三个不同的词,这三个词有什么区别吗?

生:清香是有一点儿香,醇香是(学生讲不出。)

师:是很难说出来,只能闻出来。

生:我觉得清香是有点儿香,浓香是香味十分浓。

师:是的,这是一种感觉,我们能感觉到它们香的程度不同就可以了。

师:(出示)这时候,连风打的旋儿都香气扑鼻,整个槐乡都浸在香海中了。这句话中,有一个字老师特别喜欢,猜猜看,哪一个?

生:浸。你猜出来了,说明你也喜欢这个字,能告诉大家为什么吗?还有谁要来说?(学生说,只要合理就行。)

生:“浸”就是包围的意思。

师:这个字作者用得好,你们理解得更好,你们真会读书。整个槐乡都被槐花的香气包围住了,浸在香海中,真是心旷神怡,如痴如醉,谁来如痴如醉地读一读。(指名学生读文,评议。)

师:读得真好,读出了槐花的芳香四溢,读出了槐花的香气扑鼻。五月,洋槐开花了,那么多,那么美,那么香,吸引蜜蜂来采蜜,吸引孩子摘槐花。

师:(出示嗡嗡嗡……满足)这两句话老师是这样排列的,你比较一下,有什么发现?

生:我觉得这样排列很美。

师:很像一首诗,“嗡嗡嗡”对“啪啪啪”,“小蜜蜂”对“孩子们”,“白生生的槐花”对“喜盈盈的满足”。这两句话的节奏相同,读的时候要掌握好节奏。读有勇气来读读这首小诗。(生读,给予鼓励。)

师:孩子们跑来干什么?(采槐花)你们采过槐花没有?(没有)采槐花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,要爬到槐树上才行。槐乡的孩子不光会采槐花,而且还能做出香喷喷的槐花饭。真是勤劳能干。(板书)

三、感受槐乡孩子

师:槐乡的孩子除了勤劳能干,还有哪些地方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呢?请同学读读课文的2、3小节。(生自读课文)

师:同学读得真是认真,仿佛自己就是槐乡的孩子了,谁来讲讲在洋槐开花的季节里,你都做了哪些有趣的事。(指名学生发言)

生:我请大家到家里作客。

师:说说你是怎样招待客人的。(生读相关课文)真是热情好客呀!(板书)

我们也来招待一下远到的客人。(出示填空,齐读)

师:还有哪些有趣的事呢?小姑娘是怎么做的,小小子又是怎么做的,小小子是当地的方言,其实就是小男孩儿。

师:请这位俊俏的小姑娘讲讲。(指名一女生回答)

师:这里为什么不用走,而用飘呢?(因为走得快,走得轻,所以用飘,说明心情快乐。)

师:再请这位可爱的小小子谈谈。(指名一男生回答)

师:“大大咧咧”是什么意思,能不能换一个意思相近的词?(大大方方)

师:在五月的槐乡,姑娘们因为快乐,所以脚步变得轻快,小小子们因为快乐,所以大大咧咧,自由自在。槐乡的孩子是淳朴可爱的。(板书)让我们带着快乐、轻松的心情,一起读读这段话。(学生读文)

四、总结

师:槐花是洁白无暇的花,是芬芳四溢的花,是让人大饱口福的花,槐乡的孩子是勤劳能干的孩子,是热情好客的孩子,是最最淳朴可爱的孩子。作者巧妙地把槐花与槐乡孩子融为一体,写花又写人,槐乡的景美人更美。难怪他会从心底里感叹到“五月,是槐花飘香的季节,是槐乡孩子的季节”。

板书设计:

11 槐乡五月

花多色白

槐花 花形不一 景美

花香味浓

勤劳能干

孩子 热情好客 人也美

淳朴可爱

《《槐乡五月》教学设计.doc》
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,方便收藏和打印
推荐度:
点击下载文档

文档为doc格式